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
三明醫改模式再次受到肯定。
12月12日,央視新聞聯播《以新理念、新發展:醫改深水區的“三明路徑”》為題作了重點報道,半個小時的新聞聯播,三明醫改時長5分10秒,用了六分之一的時間。
此外,據國家衛計委官方網站的消息,借鑒推廣三明經驗,加快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自11月25日起,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培訓班在福建省三明市舉辦,截至年底,預計將會有1700多衛生系統人去三明市學習公立醫院改革。
從國家衛計委到央視主動傳播,本輪新醫改明星三明醫改終于成了模式將獲得全國推廣。一位賽柏藍熱心微友分析認為,三明模式會得到大規模推廣,但是推廣時應比較溫和,或者說是,方向結果定了,方式手段各地方可以自選,如果還不知怎么做的話,那就按照三明模板做。
那么,為何到現在三明模式備受推崇了呢?下面是賽柏藍根據一些相關報道和分析整理出來的三明模式一些關鍵詞和關鍵數字,供各位微友參考:
一、大背景:醫保收不抵支
三明改革前,醫保基金已經收不抵支,2010年虧損1.43億元、2011年虧損2.02億元。
全國醫保形式嚴峻,總理喊話“醫保要保住”,按照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測算,在現行制度下,在2020年之前,中國大部分城市醫保基金都會陸續“穿底”,出現收不抵支。其中,成都等二線城市的“穿底”時間最晚將出現在2017年-2019年。
二、改革重點措施
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嚴格監控大處方、大檢查,對藥品招標采購嚴格執行“兩票制”,即藥品從生產企業到醫院過程中只允許開兩次增值稅發票,減少流通環節中的加價行為。(兩票制會大規模推行嗎?)
像醫院常用藥奧美拉唑鈉,就由改革前的256元下降到6.9元,下降幅度高達37倍。三明市出臺醫改方案僅僅實施一個月,藥品總費用出現的變化讓人意想不到。
醫改三年以來,三明市經過測算累計節約藥費17.95億元。“全國共有330多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能夠節約下來的錢可想而知。”(央視新聞聯播用語!)
三、醫生加薪、三保合一
22家公立醫院實行全員目標年薪制,年薪與崗位工作量、醫德醫風、社會評議掛鉤。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等26家經辦機構整合,實現“三保合一”。
四、改革成果
醫院常用藥奧美拉唑鈉,就由改革前的256元下降到6.9元,下降幅度高達37倍。藥品費用大幅度下降、醫務人員收入顯著上升,醫保基金從虧損轉為盈余,初步實現了患者、醫院、醫生和政府多方共贏。
五、一些關鍵數字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顯示,三明醫改前的2011年,22家醫院藥品收入占比為47.29%。經過兩年改革,2013年,三明22家醫院醫藥收入才20.09億,占比28.21%。而醫務性收入卻增加到14.42億,占比為71.79%。
六、誰最受影響:
1,外資藥
去年,三明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的《關于公布第一批進口藥品限價結算的通知》,宣布同藥同價,不分進口和國產,否則高出的部分醫保不予報銷。
通知附件中所列出的第一批限價藥品名單中,包括了拜唐平、立妥普、活絡喜等14個知名品種,涉及的藥品包括外資藥企包括包括拜耳、衛康、勃林格殷格翰、阿斯利康、百特、賽諾菲、衛材、伊賽特等。
此后,三明還公布了醫保支付價,其精神和上文通知如出一轍,醫保支付價=中標最低價!如果此政策執行,高價的外資藥幾乎基本面臨全線潰敗。遲遲未定的醫保支付價,這會成為政策風向標嗎?
2,中藥
藥占比的大規模下降,除了醫生的收入大規模提高外,大規模減少用藥目錄也是一個良方。各家醫院上報的需用藥品品種的通用名確定藥品采購目錄,共1565個品種,其中非基藥996個品種,基藥520個品種569個品規。在砍用藥目錄后,不少中藥被擠出了用藥目錄。
3,行業哀鴻遍野
醫院醫藥收入的占比下去了,藥企的銷售額也下降了,據業內人士表示,三明醫改之后,當地的藥品零售下降近一半之多。假設全國都推行三明醫改,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哀鴻遍野將是醫藥企業的一片慘象。
本文由重慶醫療自助服務系統-城銀科技收集發布:www.hfrlmy.cn
上一篇: 醫療器械設備行業違法集中在三方面
下一篇: CMDE:230種醫械有望被豁免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