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就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PDA、移動電話和衛星通信來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具體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則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類App應用為主。
一、基本定義:
國際醫療衛生會員組織HIMSS給出的定義為,mHealth,就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Pad、移動電話和衛星通
二、社會現象
“TD-LTE”高清、移動、無線的技術優勢,可以幫助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通過移動高清視頻獲得清晰、快速的遠程指導,不錯過治療的“黃金半小時”;社區醫生帶上移動醫療診斷設備,可以隨時請大醫院、大醫生進行遠程會診;社區醫療信息平臺,可以用短信、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眾提供掌上醫訊、預約掛號等服務。
移動醫療正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產業的熱點,MobileHealth(移動醫療)在2011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吸引了諸多與會者的眼球,甚至包括了知名的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包括NTTDoCoMo、AT&T以及沃達豐等全球主流移動運營商,也紛紛進軍這一領域。
三、解決方案
1、應用背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國家金衛工程的持續展開,基于互聯網的醫療信息系統的建設在全國各地醫療單位大量開展,其中以HIS系統(醫院信息系統),EMR系統(電子病歷系統)、PACS系統(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RIS系統(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統)最為典型。
3G網絡的全面商用和智能終端的出現更有力地推動了醫療系統信息化,也為移動化辦公提供了可能。
HIS系統、 EMR系統、LIS及RIS等醫療信息化系統,雖然廣泛應用于各醫療機構,但這些系統只能在內部使用,局限性太大,無法滿足醫院內部信息化,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息互動需求,因此將這些系統無縫移植到手持終端勢在必行。
賽藍“醫療行業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就是將醫療行業現有信息化系統發布應用到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從而滿足醫療行業的移動辦公需求。
2、需求分析
政府對醫療行業信息化發展高度重視的同時,對醫院等醫療單位在醫療響應速度、醫療服務水平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于PC的醫療系統信息化系統帶動著醫院的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然而仍然無法滿足當今高效、移動化的辦公環境需求。這些需求具體如下:
Ø醫生在巡查病房過程中,無法隨時查詢病人診斷記錄、用藥信息;
Ø護士日常事務繁雜,對于病人的用藥記錄,測量記錄仍以手動記錄為主,往往導致筆誤的出現。同時,無法實時查詢醫生藥方和檢查用藥記錄,需要頻繁奔走于病房和辦公區之間,花費大量的時間,真正花在病人護理上的時間相應減少;
Ø社區醫生到居民家中拜訪病人,無法實時通過移動終端錄入拜訪信息;
Ø醫護人員不能實時查詢和采集患者信息;
Ø醫院領導在外開會或出差期間,無法隨時隨地查詢所需的醫療,財務和行政信息,往往導致信息滯后,影響決策。
3、解決方案:
將醫療行業現有的HIS系統、EMR系統、LIS和RIS等系統通過賽藍移動云接入管理平臺無縫并安全的延伸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只需要把移動云設備和iserver服務器部署在企業現有網絡中,不改變現有網絡架構,即可輕松實現移動辦公。
可以實現的功能如下:
Ø移動信息查詢
醫生實時查詢病人的所患疾病、治愈情況、歷史用藥情況,藥物過敏史,手術數據,轉診轉科記錄等
護士實時查詢病人的處方信息,用藥記錄,體溫、血壓,歷史檢測數據,新入病人通知等
病人隨時查詢自己的各種檢察結果,歷史藥品記錄和后續治療方案
Ø移動信息采集
醫生手持終端錄入查房信息,病情變化數據。
護士實時錄入病人用藥記錄,每天例行檢察情況,及突發狀況。
Ø移動審批
領導移動公文審批,流轉。重癥病,特殊病治療方案在線審批等。
4、方案優勢:
Ø無縫遷移
原有醫療信息化系統無縫發布應用到手機、平板電腦終端上操作,不改變辦公習慣,相關人員無需培訓。
提升醫護工作效率,增強患者服務體驗,優化內部管理機制
Ø快速安全
快速部署,不改變現有IT環境,只要接入賽藍的移動辦公平臺就能使用。采用多種安全登錄方式保護醫患各自的信息安全。
Ø終端網絡全覆蓋
支持所有的無線網絡及手機、平板電腦終端。
Ø應用全覆蓋
支持所有B/S,C/S架構的應用程序發布。
四、基本特點:
讓醫療服務“隨手可得”
移動醫療,改變了過去人們只能前往醫院“看病”的傳統生活方式。無論在家里還是在路上,人們都能夠隨時聽取醫生的建議,或者是獲得各種與健康相關的資訊。醫療服務,因為移動通信技術的加入,不僅將節省之前大量用于掛號、排隊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時間和成本,而且會更高效地引導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變治病為防病。
為公立醫院改革“添把火”
2010年10月起,國家衛生部決定啟動全國近百家醫院和部分區域的電子病歷試點工作。衛生部領導在公開場合表示,建立和完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通信業的下一座“金礦”
移動醫療對于移動運營商、醫療設備制造商、芯片企業、應用開發商等通信產業鏈各個環節,是一座“金礦”、一項潛力極大的“朝陽產業”。咨詢公司ParksAssociates的數據顯示,僅美國市場,與無線配件、應用等相關的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在2011年有望翻一番,達到13億美元。
對于運營商,可以借助與SP的收益分成,變單純的“管道工”為“智能管道”。例如,日本運營商NTTDoCoMo就給出了“智能管道”的一個范例。2010年,NTTDoCoMo的“智能管道”平臺,讓用戶和各種專業醫療和保健服務提供商共同擁有了一個符合標準的、安全可靠的生命參數采集和分發平臺,從而架起了用戶與醫療保健機構溝通的橋梁。而在收費模式上,運營商代收費模式值得借鑒。如卡塔爾電信就專門為用戶設置了一個MobileHealth(移動醫療)賬號,以便用戶支付移動醫療費用。
對于醫療器材制造商,無線寬帶網絡、RFID芯片與傳統診療設備的全新組合,讓傳統診療設備跳動了一顆“智慧心”。美國的GE公司2009年就研發了一種名叫“Vscan”的手機式超聲儀,在中國市場的前期測試中反響相當好,“就像現在的血壓儀、聽診器,醫生手中拿到這個超聲儀,可以一下提高好多信息輔助診斷”。
對于SP們,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也讓他們在這杯移動醫療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中國有家醫療網站“好大夫”,在線推出了完全免費的iPhone客戶端。截至目前,好大夫已經收入全國3100多家正規醫院、26萬余位大夫,通過手機,可以檢索到包括所有常見疾病以及全國各地醫院、大夫的相關信息,患者可瀏覽檢索到當地醫院介紹、科室介紹等相關信息,也能查詢到大夫的簡歷、出診時間等,甚至可以查看患者對該醫生的打分評價。
五、顯著貢獻:
目前在全球醫療行業采用的移動應用解決方案,可基本概括為:無線查房、移動護理、藥品管理和分發、條形碼病人標識帶的應用、無線語音、網絡呼叫、視頻會議和視頻監控。可以說,病人在醫院經歷過的所有流程,從住院登記、發放藥品、輸液、配液/配藥中心、標本采集及處理、急救室/手術室,到出院結帳,都可以用移動技術予以優化。因為移動應用能夠高度共享醫院原有的信息系統,并使系統更具移動性和靈活性,從而達到簡化工作流程,提高整體工作效率的目的。
移動應用的另一個顯著貢獻是減少醫療差錯。在對病人護理過程中,有可能出現護理人員交接環節的失誤,以及在發藥、藥品有效期管理、標本采集等執行環節的失誤。據美國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每年有超過1500萬例的藥品誤用事故在美國醫院內發生。為了避免這些失誤,就需要醫護人員及時地得到和確認患者的醫療信息,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對正確的病人,進行正確的治療。
本文由自助銀醫一卡通-城銀科技:www.www.hfrlmy.cn
上一篇: 展望智能醫療設備下一個浪潮
下一篇: 兩會,馬化騰聊互聯網+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