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上云”在近年來吸引了眾多行業的目光。隨著技術的成熟,云已經作為一種服務,一種管理手段被醫療行業應用。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業務靈活性以及提供更高的可擴展性,很多醫療機構已經將院內的信息系統進行了云部署,同時,隨著國家對于分級診療政策的推進,為了實現分級診療體系中醫院同質化管理和服務,上云也成為各機構之間數據的匯集和共享非常好的解決之道。
醫院CIO說,我們已經進入多云時代
相比幾年前提到云的“飄忽不定”,如今的云更加落地。全國各大醫院開始嘗試上云,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模式不斷運行。最近,人們看到醫院選擇多云作為主要的云優先策略。
不少醫院CIO選擇多云,其原因在于減少對單個供應商的依賴,另外,靈活性也是醫院采用多云戰略的原因之一,而多云意味著醫院采用兩個或更多的供應商提供的兩個或更多的云服務。當然,采用多云模式可能讓IT應用變得更復雜。
作為多云模式的代表,上海華山醫院目前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方面都有所嘗試和努力。上海華山醫院信息中心主任黃虹介紹到:“在公有云使用方面,醫院更多的就是做數據的存儲備份,提供一些科研方面的高性能的運算,同時,醫院信息科將一些測試工作放在公有云上運行,這樣能夠一定程度上節省資金。此外,華山醫院還把一些互聯網服務,包括華山醫院現在正在做的第三方支付、患者APP等,也放到了公有云上。”在這種多云環境下運行,它確實會帶來一些復雜性,如果不仔細管理,可能會偏離其采用多云策略實現成本節約的目標,并降低其性能。
除了醫院自身業務采用云服務外,云平臺也成為很多“醫聯體”機構之間信息互通共享的新模式。“省中醫聯合體”將通過醫院搭建的云平臺,促進“醫聯體”內部打破機構之間界限,統籌協調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實現學科優勢的互補與合作,聯合開展醫療、科研及教學活動,實現醫療檢測檢驗等設備資源的統一配置、科學整合和有效利用。而對于“醫聯體”之間數據的匯集和共享,對IT基礎架構中的存儲提出了極限挑戰。浙江省中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偉介紹,醫院內部的私有云與醫聯體所搭建的公有云之間形成了多云模式。
多云時代 數據存儲迎來新挑戰
不管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或者混合云,數據永遠是這些業務的核心。大數據的爆炸式增長,為我們所處的時代帶來一次重大的轉型機遇。如何存儲和利用這些數據,成為各界廣泛思考的核心命題。多云環境的管理是十分復雜的,既要在不同多個供應商之間進行溝通,做一些統一配置管理,同時還要保障不同云之間數據的共享和流動,這是很多醫院CIO要面對和考慮的問題。
面對多云環境,傳統的存儲架構已經難以滿足整體需求的變化,各行業的新業務和IT信息系統都面臨著數據爆發所帶來各種挑戰。不管技術如何發展,存儲在承載數據中的作用始終沒有變化。具體而言,它迎來了以下幾方面的挑戰:
數據一致性;在多云環境下,對于數據的一致性要求非常高。對于醫療健康行業,有些數據中心往往分布在同一個城市的多個地點,甚者在不同地點的數據中心需求跑相同的業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做到在不同數據中心之間保障數據一致性和同步,讓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訪問到數據。
管理復雜;事實上,醫院的設備往往來自于不同品牌的不同設備,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醫院為了滿足數據中心的存儲容量,不得不大量購買存儲設備,在設備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無疑增加了醫院信息科對于設備的維護工作。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可以讓用戶屏蔽底層的存儲資源及硬件設備的異構性帶來的維護復雜。
傳統存儲擴展性差;當下,互聯網 +推動了數據爆炸,非結構化數據量也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并占據整個數據比例的80%以上。海量數據管理愈加復雜,耗費大量資源。事實上,結構化數據的存儲量是非常有限的,占用的空間是非常小的,相反,非結構化數據對醫院的數據資源池和管理提出了非常大的要求。同時,爆炸的數據速度是非常快的,今天的存儲設備可能是一個P的容量,過一個月可能就達到了兩個P的容量,如何縮短硬件設備上線的周期呢?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可以實現 這個效果。
數據查詢、調取速度快;在多云環境下,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種類是非常多的,既包括一些基礎的數據庫訪問,還包括一些WEB服務的訪問和一些大數據的處理,在數據結構種類非常多的情況下,如何快速的實現多云環境下的數據共享與調取變得至關重要。
“冷熱”數據的存儲管理復雜;隨著數據爆炸式增長,很多醫院不希望把所有數據都存在價格高的設備上,醫院往往把數據量不大,但讀寫頻繁的數據庫級的熱數據和一些數據量比較大,但是讀寫頻次低,又需要長期保存的冷數據進行不同方式的存儲。“冷熱”數據的存儲管理復雜,大數據分析對數據一致性完整性要求提高,同時醫院亟需更成熟的多節點云平臺架構,實現有效敏捷數據管理。
借助軟件定義存儲,一切迎刃而解
盡管諸多企業已經深刻認識到云服務在降低復雜性和提高敏捷性方面的價值,但他們更加迫切希望在多云環境中能夠更好的管理數據。針對上面的問題,IBM提出了適用云環境, 為提升大數據分析與高性能運算效能的存儲解決方案—— Spectrum Scale(軟件定義存儲)。
簡單來說,軟件定義存儲指的是將可提供存儲智能的軟件與傳 統硬件平臺區別開來,進而確保企業的更大部署靈活性。如同 虛擬化服務器環境一樣,其主旨都在于軟件能夠為存儲領域帶 來的價值。
軟件定義存儲的關鍵優勢
● 更靈活 - 企業可利用各種異構硬件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
● 自動管理 - 策略驅動的可控性有助于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成本自 動將數據放在正確的位置。
● 成本效率 - 借助基于標準的硬件,企業可降低購置成本和總體擁有 成本。
● 幾乎無限的可擴展性 - 存儲基礎架構可向外擴展,且可作為具備卓 越性能和可靠性的單個企業級系統進行管理。
● 更敏捷 - 可快速更新存儲基礎架構,以便與業務需求保持同步。
(本文轉自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感謝平臺提供素材)
上一篇: 醫療AI+—— 聚焦八大領域
下一篇: 醫療行業再起事端,人工智能能否助力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