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大數據殺熟、大數據牢牢地把你圈在一定范圍……昨日,在2019年全國大數據標準化工作會議暨全國信標委大數據標準工作組第六次全會上,中科院院士梅宏呼吁,“大數據治理問題必須提上日程。”
全球安全解決方案支出大增
對于大數據,很難不提及大數據殺熟,而這就是大數據的安全與隱私保護。梅宏院士說,大規模的數據泄露以及數據監聽、竊取事件所引發的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到社會安全和國家安全。
為此,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多措并舉加大數據安全保障。“比如美國2015年出臺《網絡安全法》,規定網絡安全信息共享的參與主體、共享方式、實施和審查監督程序、組織機構、責任豁免及隱私保護等。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在2018年正式生效,引入數據被遺忘權、可攜帶權等,全面提升個人數據保護力度。”
當然,我國也在2016年12月發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在網絡安全基礎的戰略任務中,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建立大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支持大數據信息技術創新和應用要求,并在2017年6月正式實施《網絡安全法》。
而為了解決數據安全,真金白銀也在支出。
梅宏稱,2019年3月,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全球半年度安全解決方案支出指南》,對全球安全解決方案市場進行了相關預測。報告顯示,在2019年,全球地區在安全相關硬件、軟件和服務上即安全解決方案的總支出預計將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031億美元,同比2018年增長9.4%。在預測期間(2018年-2022年),全球安全解決方案支出將實現9.2%的復合年增長率,到2022年,將達到1338億美元。報告指出,安全管理服務將是2019年全球安全解決方案支出的最大行業領域。
大數據治理必須提上日程
雖說圍繞大數據治理,國際上已有不少成功的實踐和研究探索工作。“比如從國家層面促進數據共享開放、保障數據安全和保護公民隱私的政策和法規。針對企業機構的數據管理能力評估和改善,面向數據質量保證的方法與技術,促進數據互操作的標準等,還存在一些問題。”梅宏說。
“比如大數據治理概念的使用相對‘狹義’,大都以企業組織為對象,僅從一個組織的角度考慮大數據治理的相關問題。但大數據治理需要突破組織邊界,從行業內和跨行業、區域內和跨區域、全國到全球多個層次考慮。”
與此同時,梅宏認為,“目前對大數據治理內涵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識。不同人從組織業務和管理流程設計、信息治理規劃、數據管理與應用等不同的視角,給出了大數據治理的不同定義。有些認為大數據治理是IT治理的一部分,有些著重于制定與大數據有關的數據優化、隱私保護與數據變現的政策等。”
“最后,大數據治理相關的研究實踐多條線索并行,關聯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不足。國家層面的政策法規和法律制度等較少被納入數據治理的視角。大數據管理已有不少可用技術與產品,但缺乏多層次管理體制和高效管理機制。”梅宏稱,除了不斷完善發展相關技術以應對各種新型攻擊挑戰外,企業安全保障制度、行業自律監管機制和國家通過法律確定的強制手段還有待完善。
“數據作為一種資產的地位仍未通過法律法規予以確定。如何有機結合技術與標準,建立大數據共享與開放環境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數據的資產地位需加以明確
針對這些現狀,梅宏院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在大數據治理體系上,需要在國家法律法規層面明確數據資產地位;兼顧現狀及發展,建設適合國情的良好的數據管控協調體制和相應的管理機制;制定促進數據共享開放的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實現政府部門的數據共享,規范市場主體間的數據流通和交易,建設政府主導的數據開放平臺,促進政務數據和行業數據的融合應用;出臺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法規法規,保障國家、組織和個人的數據安全。”
而在大數據治理標準化工作上,則需要建立多層級數據管理標準,包括國家層次、行業層次、組織層次,為大數據管理體制機制建立提供立體全面的指導;建立數據共享與開放標準,從數據資源和互操作技術兩個維度為數據共享開放提供指導;建立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標準,兼顧應用發展與安全隱私需求。
祖籍重慶的梅宏在出席會議前表示,因為種種原因,自己沒能參加首屆智博會,感到有些遺憾,“今年我一定爭取來。”
晨報對話
大數據標準化的落地落實 重慶應心無旁騖去做這件事
重慶晨報:您今天主要講的就是數據治理,為什么會講這么一個主題?
梅宏:大數據的治理是現階段必須要開始部署的事情,正如我們剛才討論的,大數據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大數據的基礎設施、基礎技術,到后來進入分析方法,逐步進入到大數據的治理。那么數據作為重要的信息社會的資源,還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說數據作為一種資源,它是不是具有資產的價值,資產地位有沒有,數據怎么去管理,怎么去建立它流動管理的相關機制,包括在內部領域。而數據要產生價值,必須要讓多元的數據產生融合、碰撞,才能夠實現它的價值。
重慶晨報:重慶今天也啟動了相關工作,請您給重慶大數據標準化的落地落實提點建議。
梅宏:我覺得重慶是有很大的優勢,首先重慶的制造業比較發達,正好趕上大數據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需要行業拓展和滲透的階段。那這里面就面臨著大數據和制造業的結合,數字化轉型、網絡化重構、智能化提升,這么一個大的場景,重慶也有大數據智能化這么大的一個戰略,很多因素結合起來,我還是很看好重慶的。
和沿海城市相比,重慶沒有什么優勢,但是,站在整個西部來看,還是非常有優勢。重慶有中心城市效應,有信息化和工業化基礎,那么這個時候要怎樣高效地去推動這個事情?除了領導重視外,我個人非常看重的一個因素是,心無旁騖去做這件事情。
我理解信息化發展一定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引擎,主要的引領力量,在這個時候,我們都需要積極地去擁抱信息化,擁抱大數據,所以說有了這么一個屬性,其他的那些雜音就慢慢地消失掉。堅持走下去,我相信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的。
相關新聞>>
我市啟動國家大數據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
我市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又有新舉動了。昨日,在渝北區仙桃數據谷舉辦的“2019年全國大數據標準化工作會議暨全國信標委大數據標準工作組第六次全會”上,我市啟動了“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應用示范,以及國家大數據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
應用示范將從兩個方面進行
據介紹,這也是全國大數據標準化工作會議第一次放在北京之外的省市召開。會上,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與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渝北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國家大數據綜合標準化體系”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國家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帆稱,“我們也想以這次盛會為契機,推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在重慶的啟動與應用示范;同時,也將啟動國家大數據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我們相信,這一系列舉措將推動我市啟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之初,就能以較高的標準和水平,去開展科學的數據標準制定、數據中心體系建設、數據治理能力優化、數據全生命周期管控、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方面發揮重大的引領作用。”
楊帆告訴記者,“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應用示范將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從我市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將基于此項國家標準與重慶實際來開展實施,比如元數據標準怎么定、數據中心怎么建、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資源如何交互、如何管控數據質量、如何對數據進行追溯、如何防止數據被篡改等等;二是推動我市行業企業在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研發過程中,如何應用這個標準,運用國家級標準去提升企業技術體系的完備性,更有效提升其產品質量。”
將發布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辦法
楊帆還透露,我市正在修訂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辦法,“擬在4月底提交市政府,爭取在5月份發布,把怎么共享、開放,包括有一些安全的問題、管控的問題、權屬的問題,在辦法里都進行了明確,為后續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我市也啟動了大數據應用發展條例的制定,“爭取今年11月份提交市人大一審。”楊帆稱,大數據應用發展條例,“從整個大數據的產業發展規劃方面的約定,涉及對于數據匯聚、數據共享、數據的開放以及應用等。擬在5月發布的管理辦法,就是為后續的條例作鋪墊。”
(來源:上游新聞)
版權聲明
轉載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內容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未經核實,讀者僅做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