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互聯網+智慧醫療”是健康醫療信息化發展的里程碑
封面新聞助力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互聯網+智慧醫療”分論壇舉行
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在“互聯網+智慧醫療”分論壇上致辭。
11月17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智慧醫療”分論壇在浙江烏鎮成功舉行。這是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舉辦與醫療相關的主題活動,是健康醫療信息化發展的又一里程碑。作為論壇兩家支持媒體之一,封面新聞為論壇的成功舉辦進行了全方位報道。
本次論壇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辦,來自歐美、亞非、拉美、大洋洲等多個國家的高級官員、駐華使節、著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以及聯合國、歐盟、阿盟駐華代表等130人出席。
其中,湯加副首相索瓦萊尼,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公共行政和發展管理司代理司長馬瑞恩,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坦桑尼亞新聞、文化、藝術和體育部部長納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副總經理靳宏榮,馬爾代夫財政部部長阿什馬里,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法國衛生部常務副部長辦公室主任馬克西姆,清華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和浙江省桐鄉市市長盛勇軍等在論壇上做主旨發言。
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
新型健康服務模式已現端倪
未來,你想知道網上某個醫生有沒有從醫資質,通過電子證照的查驗就能一清二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智慧醫療”分論壇致辭時說,“互聯網+智慧醫療”凝聚了信息化技術與醫藥科學的新成果,正在成為創新驅動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先導力量。“人在干、數在轉、云在算”,依托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新型健康服務模式已現端倪,并將為健康事業與健康產業發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互聯網+智慧醫療”
五大領域已取得成效
李斌說,近年來,中國政府全力推進“互聯網+智慧醫療”發展,在五大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公共衛生領域,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疫情信息從基層發現到國家疾控中心接報,時間從5天縮短為現在的4小時。
在醫療服務領域,絕大多數三級醫院實現了院內電子病歷共享,20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了遠程診療,區域影像認斷、標本檢驗、心電診斷、遠程病歷診斷服務得到廣泛應用。
在健康管理領域,目前全國所有省份都建立了人口信息健康管理系統,發放了一億多張居民健康卡,發布了22項信息化的行業標準,正在努力實現居民健康信息跨機構、跨區域、跨業務的互聯互通。
在綜合監管領域,國家和省級的藥品、招標、采購信息平臺已全部聯通運行,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跨省結算正加快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師、護士注冊的電子證照已啟動試點,不同程度實現了區域內醫療衛生綜合監管信息共享。
在健康產業領域,大力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在兩省四市(江蘇的南京、常州,福建的福州、廈門)啟動了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工程,探索催生更多健康的新業態、新模式。
“未來醫療大數據的充分應用,將為我們的精準治療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也會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李斌說。
發展“互聯網+智慧醫療”
重點做好“6個著力”
李斌強調,“十三五”時期,將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醫療”,重點做好“6個著力”:著力構建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著力規范和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著力推進遠程醫療服務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延伸,讓老百姓實現接入互聯網就接入了現代醫療服務體系,在家門口享受到城市大醫院優質的醫療服務;著力實現“三個一”工程,即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家庭醫生,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一張功能完備的健康卡;著力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化標準體系;著力推進健康醫療智能設備的發展應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還將著力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標準體系。李斌指出,我國已初步建立起適合國情、對接國際的醫學信息標準體系,今年12月底前將實現臨床診療數據規范化管理的“四統一”,即統一病案首頁書寫規范、統一疾病分類編碼、統一手術操作編碼、統一醫學名詞術語。
觀點集萃
李彥宏:
未來計算機或比人類醫術更高明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互聯網+智慧醫療”分論壇演講中指出,“互聯網+”醫療在O2O服務、智能問診、精準基因分析和精準醫療以及新藥研發四個層次得到應用。他提到,計算機智能問診的準確率在迅速提升,而且會發現十萬分之一概率的罕見疾病,計算機未來可能會超越醫生。
李彥宏說,從互聯網角度看“互聯網+”醫療,基本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O2O的服務,怎么樣通過線上把用戶引流到線下,分發給適合處理他疾病的地方去;第二個層次是智能問診,就是IBM的沃爾森對于癌癥的很多診療。計算機可能很多時候能夠超越醫生;第三個層次是精準基因分析和精準醫療;第四個層次是新藥研發,“我覺得這是真正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個領域。”
靳宏榮:
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潛力巨大
出席“互聯網+智慧醫療”分論壇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靳宏榮說,隨著我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觀念的轉變,醫療消費需求將向多元化、多層次方向發展,我國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潛力巨大。
“從健康醫療市場需求角度看,中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同時又迎來新一輪嬰兒潮,健康醫療市場需求與日俱增。”靳宏榮認為,隨著國民收入逐步提高,消費理念和方式也發生轉變,目前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僅6%,仍大幅落后于發達國家。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均衡,79%的三甲醫院集中在大城市,無法滿足民眾健康醫療需求的增長,因此未來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大有可為。
靳宏榮介紹,今年8月,在國家衛計委的指導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聯合上百家單位,成立了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與信息安全專業委員會,“未來中國電子將繼續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融合共享、開放應用、聯合創新、保障安全,促進相關產業匯聚和生態發展。”靳宏榮說。
詹啟敏:
健康醫療大數據能有效監控重大疾病
“健康醫療大數據能夠對重大疾病進行有效監控,甄別需要精準防治的目標。”在“互聯網+智慧醫療”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在談到健康醫療大數據的作用時如此表示。
精準醫療成為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醫療模式,其本質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于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鑒定、驗證與應用,從而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并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分類,最終實現對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
本文由整體信息化解決方案-醫療信息化產品供應商-城銀科技收集提供:www.hfrlm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