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
相比于其他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醫院信息系統龐雜且專業,內容更涉及民生、法律、隱私等方方面面,可見其信息化建設之不易。它的建設發展除了受制于國家政策外,各個醫院不同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也制約著其發展。更好地建設數字化醫院在短時間內依然是艱巨的任務。時下,“互聯網+醫療”成為熱點,而當前的互聯網醫療更多還僅停留在診前預約、繳費,診后查詢、反饋等,診中這塊主要業務依然是空白,未來互聯網醫療將走向何方,醫院又該如何應對?
數字化醫院——機遇、挑戰、對策
所謂的數字化醫院可從物理層面和信息層面兩個方面進行定義,即在物理層面上實現無紙化、無膠片化和醫院的智能化、自動化,提供無處不在的數字化醫療服務平臺;在信息層面上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全醫療過程的信息采集、保存、傳輸和處理,并通過臨床數據倉庫對醫院所有數據進行一元化管理和應用,以利于數據挖掘和決策支持。
醫院數字化建設說簡單也簡單,說困難也困難。說它簡單是因為數字化整體建設思路很簡單,首先是抓住核心需求,然后才考慮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去解決這些需求;說它難是因為要建好很困難,當前沒有幾家醫院的數字化建設做得很好,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加上業務和技術的變革,醫院數字化也面臨著轉型和升級。
存在的問題一
要知道需求是什么,可以從問題出發,從問題看需求。當前醫院數字化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與醫院業務模型脫節
信息模型應是醫院業務模型的信息展現,應圍繞醫院的核心業務進行信息模型的構建,醫院的核心業務是臨床診療,然而,很多HIS系統以收費為核心,甚至連患者主索引都沒有,顯然無法滿足醫院的實際需求。
2.模塊組成模糊不清
隨著醫院對信息系統專業度的要求提升,大而全但專業度不夠的HIS系統功能逐漸被各個領域的專業系統所取代,由此所產生的后果是醫院信息系統不斷增加,各個系統之間功能重復,系統模塊組成模糊不清,沒有清晰的概念。
3.醫囑是收費的附屬品
醫生是醫院最寶貴的資源,信息系統的目的應該是把醫生從其他業務中解放出來,讓其專注在診療上。然而,不少產品中,醫囑其實是收費字典。醫生在看病過程中,除了兼顧原有的手工業務流程,在信息系統的錄入過程中還要涉及收費,無疑是加重了醫生的負擔。
4.缺乏閉環的醫囑管理
醫囑是一條貫穿臨床診療的主線,閉環的醫囑管理需要包括醫囑錄入、醫囑審核及醫囑執行等主要業務流程,對醫囑是否及時執行、由誰執行、執行效果如何等進行全方位監控。然而,很多醫院并沒有實現閉環,沒有與移動護理平臺對接,護士校對后,醫囑就斷了線,這對醫囑的管理十分不利。
5.無法構建完整的數據中心
要實現數字化醫院,一般需具備四個數據中心:臨床數據中心、管理數據中心、影像數據中心和區域數據中心。盡管臨床數據中心有一些雛形,但離電子病歷要求的臨床數據中心相距甚遠;影像數據中心對于已建立PACS的醫院有一定的基礎,但還需完善;而其他的數據中心現在還基本是空白。
核心需求二
有問題就會有需求,誰的需求?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信息系統的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就是核心需求,包括患者需求、醫務人員需求、醫院管理需求。
建設思路三
1、重構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決定著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架構。
2、梳理內在聯系
在六大系統中,患者服務系統、臨床業務系統、收費管理系統、資源保障系統直接面向業務,產生業務信息,而管理服務系統和綜合績效評價與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則是面向管理,通過對業務信息的查詢、統計、分析實現決策支持
3、人性化功能展現
以辦報的理念做信息化,報紙都是以讀者為中心
4、創建知識庫邁向智能前景
知識庫是智能化的前提,目前知識庫只能支持簡單的決策支持、警示、提示,尚無法實現決策推理。很多人都說知識庫不好做,沒有知識的積累就做不好知識庫。
解決之道四
關于數字化醫院的建設方法,首要任務是進行IT規劃,結合醫院的發展戰略,從患者的需求、醫務人員的需求、管理人員的需求出發,構建醫院IT戰略規劃框架,避免醫院盲目建設信息化帶來的資源和成本浪費。
互聯網+醫療?還是醫療+互聯網?
不管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民眾,大家都在問未來到底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如今,隨著阿里未來醫院、春雨醫生、掛號網、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入主醫療,醫院也開始進行互聯網嘗試,實現網上預約、掛號、查詢、繳費,在“互聯網+”席卷一切的2015年,醫療作為國計民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其互聯網化被寄予多重希望:改善醫患關系、提升醫院就診效率、讓看病不再是難事,推動中國醫改。
人們又開始問,未來是互聯網醫療還是醫療互聯網,“互聯網+”醫療究竟是一場自內而外的演進,還是一次由外及里的顛覆?連接醫生和患者,實現醫療業務的移動互聯網化;醫療業務協同,使醫療服務范圍更廣、效率更好;醫療質量管控,使質量和資源成為醫院的核心競爭力,讓醫院可利用移動互聯網資源更具競爭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醫院抓住機遇,順應趨勢,進行信息化的轉型升級,“以病人為中心,對患者實現全程智能化服務;以臨床為核心,對診療實現全程智能化處理;以管理為導向,對對象實現全程智能化管控。”
上一篇: “互聯網+”創業莫忘初心
下一篇: 大數據與云計算之間有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