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剛剛過去的2016年,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網民規模已破7.2億,網民每天平均上網接近3.8小時。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聚集平臺,互聯網走過了創新發展的一年,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2016年國內互聯網行業最熱的名詞。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2016年3月人工智能機器人阿爾法狗挑戰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以4比1的總比分獲勝,引爆了世人對人工智能的興趣點,國內互聯網公司爭先恐后投身其中。
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在了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前列,它與谷歌、Facebook和IBM被稱為人工智能的“四巨頭”。百度CEO李彥宏宣稱,互聯網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百度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無人駕駛汽車和包括情感合成、長語音方案等在內的語音技術。國內其他互聯網公司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趕。搜狗推出了知音交互引擎,京東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驅動零售革新,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程序小Ai成功預測第四季《我是歌手》的冠軍,網易則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客服行業。
可以預見,2017年,人工智能將深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更多方面,提供智能化的應用服務。
網絡直播
2016年8月10日,因接受現場采訪的視頻走紅網絡的“洪荒少女”傅園慧,在映客開啟直播首秀,圍觀人數一度超過1000萬。2016年以來,騰訊、阿里、百度、小米、樂視、360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入直播領域,直播行業最熱鬧的時刻已經來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國網絡直播用戶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另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家,直播App已有108個獲得融資。
直播的社交性和現場感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如果說過去圖片的出現為文字增添了吸引力的話,那么現在的直播則給各方面的應用增添了互動性和真實感,直播+已進入電商、新聞資訊以及移動音樂等各個領域,直播+有望成為互聯網應用的標配。
現在比較成熟的有兩個領域。一是直播+銷售已在電商領域廣泛應用。天貓、淘寶等購物平臺的直播+讓用戶置身于實時互動的銷售場景中,主播的試穿、試吃及介紹可帶給消費者準現場感,主播與消費者的互動交流則能有效提升購買率,并且無須切換頁面即可下單,完成從觀看、咨詢到購買的消費過程。二是直播+展示成為營銷新陣地。相較于傳統的視頻營銷方式,視頻直播與IP、網紅的連接更加緊密,通過娛樂化的傳播方式,可將品牌信息內容化,以用戶與主播互動、用戶之間互動的方式避開生硬的品牌曝光模式。
網紅經濟
網紅帶來流量,流量帶來變現,這就是網紅經濟的邏輯,現在主要以廣告、電商等形式呈現。2016年4月,“第一網紅”papi醬的廣告處女秀拍賣,被上海麗人麗妝以2200萬元奪得,這也標志著網紅經濟產業鏈正在形成。網紅是內容的生產者,粉絲極易與之產生共鳴,廣告也就成為網紅經濟的主要形式之一。
而粉絲易于轉化為客戶的特點,則使網紅經濟在電商平臺得以迅速發展。網紅以自己的品位和眼光為主導,進行選品和視覺推廣,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依托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注意力轉化為購買力。現在,淘寶平臺上有超過1000家網紅店鋪,甚至已經出現了以莉家和榴蓮家為代表的網紅孵化公司。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較成功的淘寶商家,現在選擇與網紅的合作,網紅們負責和粉絲溝通、推薦貨品,孵化公司則將精力集中在店鋪日常運營和供應鏈建設以及設計上。
光線傳媒2016年5月3日發布公告稱,以1.6億元投資網絡直播及網紅電商。可以看出,網紅經濟正日益成為一股新興的經濟力量,它由時尚、社交、廣告、電商等結合而成,因融合內容、傳播及消費而產生出新勢能。
網絡造節
2016年即將過去的時候,網上是一片節日景象,淘寶借“雙12”的諧音開啟“親親節”,之前是同為阿里系的天貓舉辦的“雙11”購物節,這兩個“節日”之間是“黑五”“洋貨節”。年中的5月17日,是“我要吃”的“吃貨節”,5月20日是“我愛你”的“表白節”……造節之多,可謂令人目不暇接。
電商企業熱衷于造節,就是希望搭上“節日經濟”這趟便車。最經典的造節案例出自阿里巴巴,愣是將被調侃為單身男士專屬的“光棍節”的11月11日,演變為女性剁手黨熱衷的“購物節”,并將“雙11”購物節又升級為加入晚會情節的購物狂歡節。各種所造節日的實質都是購物節,以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點燃網民購物激情,以及在競爭激烈的電商角逐中勝出。原因在于無論是零售電商還是在線餐飲平臺,在移動互聯網到來之際都面臨著市場份額的重新劃分,商家急于搶先爭奪用戶,搶奪網絡入口,因此追逐市場地位的競爭也就最為激烈。而且由于互聯網不受地域限制、移動入口易于切換等特點,使得只要有大商家發起“節日促銷”,其他企業也不得不選擇跟隨。
不過,無論是從消費者自己的品質升級需求,還是從國家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的角度出發,電商企業都需要變革營銷方式,通過升級商品和服務來滿足消費者不斷提升的全方位需求,通過幫助優質品牌商生產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來塑造領先的品牌形象,而非主要通過“造節”“推高”消費額。
分享經濟
分享經濟,這個由互聯網催生出來的一個新的業態,不僅給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產業的形態和消費的業態。早在1978年,美國社會學家菲爾遜就提出了分享經濟的概念,而近年分享經濟才從單純的概念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2016年更是迎來了發展的高峰。除了移動互聯網提供的技術條件外,還得益于財富的豐裕提供的物質基礎,而只求使用不必擁有的觀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使得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可以平臺化、協同化地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
來自國內分享經濟領域最大的獨角獸滴滴的數據顯示,2016年春運期間,滴滴春運跨城順風車共計190萬人合乘,用戶遍及332城,成為春運重要的補充運力。2016年6月1日,滴滴順風車對外披露了上線一周年的成績單:一年時間內平臺覆蓋城市已經達到343個,使用乘客數突破了3000萬人,共運送2億人次出行,總行駛里程達到29.96億公里。
《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60億元。分享經濟領域參與提供服務者約5000萬人左右,約占勞動人口總數的5.5%。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總人數已經超過5億人。預計未來5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未來10年中國分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5~10家巨無霸平臺型企業。
鑒于市場巨大、資本追捧、政策給力等因素,分享經濟在中國已經步入了快速發展期。除了出行外,還有分享房屋領域的途家和住百家,眾包貨運領域的新達達和愛鮮蜂貨等企業,在各自的細分領域中快速成長。
本文由整體信息化解決方案-醫療信息化產品供應商-城銀科技收集提供:www.hfrlmy.cn
上一篇: 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布局網絡安全新發展
下一篇: 互聯網上沒有硝煙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