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2016年是中國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加速融合的一年。中國互聯網協會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隨著網絡強國戰略、制造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等重大國家政策不斷細化落實,我國互聯網用戶和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互聯網企業競爭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基礎設施快速發展
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為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網民數量繼續穩居全球首位。移動電話4G用戶數達到7.14億,比上年同期增長3.86億,增幅達到118%,占移動電話用戶的比重達到54.1%,仍舊保持高速增長。網民數量的平穩增長與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快速增加,為各類互聯網應用的創新成果惠及百姓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
8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寬帶用戶總數達到2.59億戶,20Mbps及以上寬帶用戶總數達到2.11億戶,光纖接入FTTH/0用戶總數達到2.15億戶,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1%、262%和95%,占寬帶用戶總數的比重分別達88.1%、71.7%和73%。隨著網絡帶寬的不斷提升,建設光網城市成為城市下一步發展方向,并為智慧城市的落地夯實了基礎。
技術創新亮點多多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深度融合,催生了很多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大智移云”構成了互聯網產業的主要技術體系,促進了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創新。東興證券初步估計,2016年中國通信大數據市場規模達342億元,較上年增長163%,其中大數據基礎設施占比60.5%,市場規模207億元,大數據軟件占比29.5%,達101億元,大數據應用占比10%,達34億元。車聯網、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等物聯網應用產生海量連接,遠遠超過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需求。智能硬件底層傳感技術需求持續增加,窄帶物聯網成為萬物互聯的重要新興技術,帶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2016年,人工智能成為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必爭之地,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把更多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產品中,并組建專門的研究機構進一步加速技術的發展,根據相關分析機構的數字評估,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15億美元左右。
虛擬現實技術讓用戶可以在普通電子設備上接收三維動態信息,正在向游戲、視頻、零售、教育、醫療、旅游等領域延伸。據投中研究院統計,2016年上半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投資案例共38起,投資規模為15.4億,資本涌入非常迅速。同時,投資逐漸從產業鏈終端向上游內容轉移。
“互聯網+”產業融合加速
《中國制造2025》由文件發布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快速成長,協同研發、服務型制造、智能網聯汽車、工業設計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我國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工業企業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分別達到61.8%和38.2%,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2016年,全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持續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中央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扶持政策,電商企業積極布局,為傳統農產品營銷注入現代元素,在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促進產銷銜接和公平交易、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優勢明顯。全國農產品電商平臺已逾3000家,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各類市場主體都看好網絡銷售,農產品網上交易量迅猛增長,并通過實踐積累了很多經驗。
分享經濟影響廣泛
分享經濟充分利用社會閑置資源和資金、勞動力、知識等生產要素,重構了原有的生產關系。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呈快速發展,在交通出行、房屋租賃、家政服務、辦公、酒店、餐飲、旅游等領域,涌現出摩拜單車、小豬短租、愛大廚、納什空間、途家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本土企業。以網約車為例,截至2016年7月,合并后的滴滴快車平臺日訂單突破1400萬,平臺服務了近3億用戶和1500萬司機。按照相關的就業標準,在該平臺上面實現個人直接就業的司機超過了100萬,帶動相關產業就業的機會數百萬。
政務服務不斷創新
隨著2016年9月2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各地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切實提高政務服務質量與實效。互聯網企業和大型傳統基礎服務部門紛紛推出網絡應用程序,提供城市政務服務,涉及政務辦事、車主服務、醫療服務、充值繳費、交通出行、氣象環保中的一個或多個板塊。比較典型的有阿里支付寶、騰訊微信、中國移動和包、國家電網e充電。
基于實名制的認證推廣,城市居民可以在手機上辦理生活繳費、查詢公積金賬單、車輛違章查詢、交罰單、出入境進度查詢、法律咨詢、圖書館服務等多項線上便民服務。據統計,300多個城市推出互聯網政務服務,服務用戶過億人,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本文由智慧社區自助服務系統-醫療信息化產品供應商-城銀科技收集提供:www.hfrlmy.cn
上一篇: 醫院檔案數字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