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2.0時代醫院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化?
發布時間:2017-08-18
進入數字化2.0時代,醫院、醫生、患者以及整個醫療服務流程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當然,這種近乎顛覆性的變化也給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當下我國醫療市場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樣的信息化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劉春玲在由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獨家打造的“邁進醫療互聯互通2.0”主題沙龍中對這個問題作出了詮釋。
矛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任何事物都會有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醫院信息化建設也不例外,因而,在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便是其發展的重要步驟。劉春玲表示,目前醫院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孤島現象。信息化建設時間越久信息“孤島”越多,業務系統越多“煙囪”越多。
資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設就是“燒錢”,投入的不連續對業務系統的不匹配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缺乏診療業務全流程的閉環式管理。沒有形成以病人為中心、以電子病歷為主線的閉環業務數據鏈,沒有做到從病人的掛號、繳費、醫生接診、檢查治療、取藥到離院等每個環節的可追溯管理。
數據可用性差。信息標準化程度差,不同的業務系統遵循標準不統一,病人在院內信息不能共享;沒有建立數據中心、無法建立病人主索引,無法利用主索引牽引業務流程,實現系統整合和數據融合;醫院的數據無法轉化成信息為醫院的決策提供支撐依據。
智能化程度低。醫療業務發展要求有智能管控、智能提醒。例如醫保政策的要求、危急值在診療中的管理,院感控制等等在診療環節中的質控,需要臨床路徑、臨床知識庫、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疾病追蹤等系統的支持。
當然,雖然當下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面臨著多元化的發展阻力,但從政策、資金、技術以及市場需求等方面來看,我國
醫療信息化產業的宏觀發展環境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善,在主客觀動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前景值得期待。
思考:當前醫院內部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化?
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醫院內部管理一體化、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效率、使醫療服務過程更加高效、有序、規范等等已經成為了數字化時代醫療機構的共同需求,那么什么樣的信息化才能夠支撐這一系列龐大的需求呢?劉春玲認為,平臺建設、閉環式管理、知識庫、
移動醫療是目前醫院內部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工作:
平臺建設。建設平臺,首先需要有統一的信息交互標準,其次要融合不同廠商的應用系統,有效集成數據,實現業務協同和區域醫療的信息共享。
閉環式管理。以電子病歷為核心,臨床診療一體化、規范化;醫護診療集成化,實現醫療全程監管,臨床決策與醫療運營構成整體的協調機制。以服務臨床為根本,以信息化手段不斷優化完善醫療流程,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知識庫。數字化醫院的技術核心是智能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因而,醫院要實現臨床業務、管理決策、患者服務、資產管理、醫院物流、樓宇建筑等等的智能化,采集、統計、分析數據,建立知識庫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步驟。
移動醫療。隨著患者權力的崛起,網上預約掛號、就診導航、智能提醒業務、遠程會診等非核心業務的市場需求量迅速增長,因而,面對全新的需求、面對變化了的生存環境,實現患者與醫院的移動連接便成為了醫療機構必須去思考的一個命題。
數字化時代給我們帶來的絕不僅是新型工具,隨著技術賦予人類更為強大的掌控能力,以全新的方式解決行業難題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數字化2.0時代的院內信息化建設呢?劉春玲表示,要以需求為核心、以IT為支撐,利用”云大物移”,為醫療服務。
傳統醫療模式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疾病治療為主、醫院等待服務、以大醫院為核心、面對面服務;而互聯網醫療模式的特點則是以疾病預防為主、為病人主動服務、基于協同網絡服務、異地遠程服務?;ヂ摼W醫療是依托互聯網(尤其是移動醫療)的醫療行業IT應用,其核心內涵與在線醫療、移動醫療相同。因而,實現互聯網醫療與傳統醫療的全面深化對接是新時期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從長遠看,我國醫療行業信息化的變革是宏大而持久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堅定以病人為中心的建設理念,將醫務業務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建立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閉環管理系統,從根本上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提高醫院的運營、管理、服務能力,是當下和未來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標。